舉例來說,即使所有人都共同為中華台北棒球隊的表現集氣、雀躍或扼腕,本書作者直接告訴你台灣民眾對國家的定位可能有至少八種立場: 註1
1. 堅持中華民國;
2. 堅持中華民國獨立,建立台灣共和國或類似主體;
3. 主張台灣地位未定論,交由2300萬領取中華民國身分證的人公投決定;
4. 贊成接受中華人民共和國統一下的一國兩制;
5. 傾向接受以美國為首的國際託管地位;
6. 傾向接受美國一國的託管地位,如波多黎各或帛琉;
7. 傾向直接向美國申請成為美國第51州;
8. 主張5-7項的主體國家是日本。
你的立場傾向哪一個?覺得這議題太沉重,心理不舒服?沒錯。其實超過百分之50-70的台灣民眾處在 「最好什麼都不要動」的心態。問題是世局的動盪方向,並不容許什麼都不要動,台灣人民面臨抉擇的時刻,很快就要到來。作者觀察到的台灣正進入一個關鍵時期。關鍵時期指的並不是走錯一步台灣就要滅亡,而是指台灣過了這時期,就沒有自我選擇的機會,只能被動接受國際局勢的安排。我想要推薦同仁閱讀這本書,因為我也認同台灣進入關鍵時期。
這本書分析進行中的中美衝突大局勢,討論為什麼台灣關鍵時刻已經快到了。作者認為台灣若要能逃脫被迫決定的宿命,必須人民先在思想上跳出盒子思考,不受長輩,師友,敵人,教科書,國內外權威的框限。作者相信歷史是人創造出來,島上人民集體智慧仍可以影響包括中美日之間的國際關係,只要時間上還來得及。除了國家前途問題,作者也清楚的指出「除肉桶」、「固社區」等國內議題的解方。
作者范疇是知名戰略分析家,過去發表過許多文章與評論。今年夏天開始發生在香港驚心動魄的發展,不論你是否贊同「今日香港,明日台灣」,這句話一定不陌生,也了解其政治面的意涵。作者從經濟觀點提出了警語,「過去香港,未來台灣」,又是什麼意思呢?答案就在第284頁。通常一般政論家的說法都相當短命,像占星算命師預言一樣,禁不起時間檢驗。這本書才出版四個月,有些事件已經從進行式成為過去式,有些從未來式變成進行式。很特殊的是本書作者可以集合好幾年來發表的文章,一字不改再加上眉批補充。這本書還列出了2020-2022台灣解方路徑圖。複雜的國際局勢問題,居然還歸納出三摺頁以台灣為主體的國家定位戰略圖,相當有意思。雖然本書厚達542頁,讀起來並不吃力,同仁可以先從國際局勢分析章節讀起。讀完之後,可以對台灣與世界的關係可以有很清楚的認識。如何形容呢,就像走迷宮的老鼠獲得無人機的鳥瞰外掛工具包。我保證你會因此腦洞大開! 註2
文:圖書館 林名釗 主任
註1:部分文字節錄自302頁。
註2:作者書中與對岸中文新用語,腦洞指的是大腦需要用想像力去填充的”洞穴”。洞穴越大,想像力越豐富。開腦洞是指吸收全新想法,擴展想像力,增加創造力的過程。
|
|